新闻

NEWS

推动“双减”落地更需家校协同

时间:2021-10-22


观看:2


作者:


来源:

因为反对教师给孩子布置过多书面作业,贵州某小学一位家长与教师发生了冲突,并遭到全班39名家长中37名家长联名“请愿”,要求该家长为孩子转学。无独有偶,在上海,一所学校因进行了月考被一位家长以违反“双减”政策之名举报,要求学校严格执行“双减”,取消月考和分班考,却遭到其他家长反对,家长们还就此展开了“论战”。

“双减”是一场力度空前的改革,它指向对基础教育生态进行系统性重塑,把“剧场效应”的恶劣影响降到最小,也指向推动全社会形成新的教育共识。改革大刀阔斧地推进,必然会与学校的教学模式,家长的教育理念、教养方式发生冲突。变革之路不会一帆风顺,目前所呈现出来的作业管理冲突、考试管理冲突以及教育问题的复杂性,都对落实“双减”政策、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新局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。

减轻过重作业负担、减少考试次数、减轻过重校外培训负担,这些都是好事。教师如果违背相关政策要求,家长当然有权利反馈、投诉。否则,政策要求可能就难以落地。但也的确还有不少家长对政策抱迟疑的态度,还没有从“鸡娃”的状态中走出来,他们担心作业少了、考试少了、校外培训少了,孩子学不到东西;更担心,别人家的孩子没有“躺平”,别的家长或许还在明里暗里继续“鸡娃”。这样一来,家长就无法淡定,就又陷入了“囚徒困境”之中。

“望子成龙”“望女成凤”无可厚非,在中高考竞争压力居高不下、社会竞争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,家长的担忧、急迫、焦虑等情绪都可以理解,由此而形成的种种冲突也属于正常。但这些行为却可能阻碍改革落地或者消解改革效果。

缓解家校冲突,营造家校协同育人新局面,需要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升级,也需要家长的教育理念升级迭代,正确认识“双减”政策的意义,理解、支持学校做好“双减”有关工作。

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冲突,源于部分家长错把手段当成了目标,而又把教育的目标窄化为分数。作业也好,考试也罢,都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、监测学情、巩固学习成果的手段,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、提升学习品质,而这也恰好是“双减”政策所期待达成的目标。家长要认识到,减少作业总量、减轻考试负担的目的不是让孩子“躺平”,而是提高作业布置的科学性、合理性,减少大量单调、重复、低效的知识学习负担,把孩子从频繁的考试和追逐分数的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。这样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养成学习习惯、锻炼强健体魄、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、积淀人文素养、探索兴趣爱好开发潜能,从而更好地为未来竞争做准备。作业只是手段,学习的目的也不只是为了分数,如果能通过作业设计提质、考试管理优化让孩子“吃饱”“吃好”,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,为什么还要去搞题海战术、应试训练,还要以违背教育规律、牺牲身心健康为代价的方式去竞争呢?

当然,要化解家长的担忧、弥合家校之间的冲突,迫切要求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变革教学方式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、提升教学管理水平,通过“双减”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绩去赢得家长的认同与支持,并引导家长改变短视化、功利化的教养心态。也就是说,要让家长看到作业少了、考试少了、校外培训少了之后,孩子的学习更高效了、身心更健康了、成长后劲更足了,孩子的成长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。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个过程,但做不好这一点,家校协同就会出现问题,改革成效也会受影响。此外,化解家长的焦虑,帮助家长坚守正确的教育理念,不仅要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生态重塑,还需要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深化、社会用人评价导向的变革,让人才成长通道更多元、更宽广,形成人人能尽其才的良好社会环境。

营造家校协同育人新局面,还需要家长在关心、支持学校教育,积极充当学校教育有益助手的同时,尊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自主权,恪守家校协同育人的边界。不越界、不越位,各尽其责、各履其职。从孩子的健康成长、全面发展出发,携手育人,应是“双减”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的理想状态。

关注现代卓越pmp培训机构获取更多行业资讯

电话咨询

15011540270

关注软考